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中记载了一首著名的偈诗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在佛教徒眼中,世间万象皆因缘起、变幻无常,处于世间的人,他们的命运之路也会随因缘的变换而不断转折。
有这样一个尼姑,她的一生如果被简短概括,便正是佛教教条中所诠释的“命运无常”。
清末的富家小姐突遭家道中落,结婚不久又被人唾弃。
本想就此皈依佛门、长伴青灯,却在后半生因爱还俗,与大自己22岁的盐商结亲,并孕育了未来的一位著名人物。
她的名字叫做王采玉,是清朝富商蒋肇聪的第二任妻子,也是南京国民政府主席、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的母亲。
王采玉
昔日千金家道中落,为赚家用嫁为人妇
清朝同治二年(即1863年),王采玉出生在浙江省嵊县葛竹村的一户家庭。
父母为她取名“彩玉”,寓意“色彩绚丽的美玉”,期冀他们可爱的女儿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。
不过后来由于心境的改变,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“采玉”。
王采玉的家族中能才辈出,先祖里曾有人任命朝廷要员。
祖父被特封迪功郎,父亲在科举落榜后转去经商,以供饮食的待遇招募战乱时的流民开垦荒地,不日便成为了浙江当地的大地主,富甲一方。
由此自出生后,王采玉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俨然是家中的千金小姐。
几年后,王采玉多了两个弟弟,但父母并未冷待她,反倒对其更加上心。
王采玉的父亲饱读诗书,他常带着小采玉熟读四书五经,为女儿阐述文字中的精妙之处。
而悟性极高的王采玉总是一点就通,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欣慰,愈发宠爱这个机灵的小丫头。
王采玉的母亲极擅女工,花鸟鱼虫、山水人物,经由她手中的针线,都跃然呈现在布帛上。
小采玉有样学样,没多久就会缝制精致的小荷包,她的母亲也为之惊喜。
无忧无虑的光阴在王采玉十九岁的时候戛然而止。
这一年王采玉的父亲在祖宅逝世,一家之主的离去如同晴天霹雳落向她的家庭。
彼时,王采玉的两个弟弟不仅没能撑起家里的经济负担,甚至成为了拖累家人的沉重累赘。
大弟王贤钜染上了赌博的恶习,迅速败光了家产。
小弟王贤裕不幸患上精神疾病,光是治疗就要花去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为补贴家用,王采玉和母亲变卖了家里所有的值钱物件,并终日忙于女工。
靠着卖刺绣缝纫的工艺品和变卖物品换来的钱,才勉强得以度日。
昔时不愁吃穿的王采玉如今身着旧衣衫,喝着填不饱肚子的稀粥,一双纤纤玉手也布满了老茧。
但懂事坚强的她没有丝毫怨言,咬牙支撑着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。
渐渐地仅凭女工活赚的钱已然无法填补家中的深洞,王采玉也早就到了嫁人的年纪。
害怕耽误了女儿的青春韶华,同时又急需大额的收入来维持生计。
王采玉的母亲犹豫许久,最终请求女儿尽快出嫁,拿到夫家的聘礼和彩礼,以解燃眉之急。
本是富家千金,如今却不得不为了家人牺牲自己的爱情,此时的王采玉心中悲痛交织。
但她明白,若不是山穷水尽,母亲也不会出此下策。
望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庞,王采玉点了点头。
出嫁之事提上日程,很快王采玉的母亲就为她说了一门亲事——对方姓竺,是伶驻乡曹家田地方人,家境一般。
原本以“门当户对”的规矩来评定的话,王采玉是绝不会“下嫁”给这样家庭出身的男子的。
但此时的王采玉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,她知道,这就是自己未来要共度一生的丈夫了。
大婚之日,王采玉身着新衣,端坐于花轿中。
轿外锣鼓喧天、一派热闹,无人知晓红帘后新娘苦涩的眼泪。
子夭夫亡乡邻嘲讽,万念俱灰带发为尼
嫁到竺家后,王采玉的生活变得更为悲苦。
在说亲时,竺家就摸透了王采玉的底细,一个落魄大小姐,空有姿色却几无分文,他们认为在这门亲事中,王采玉才是“高攀”的那一个。
因此,竺家人对待王采玉并不客气,总是使唤她干各种各样的杂活,她的丈夫也不时高高在上地挑她的刺。
因为远在他乡、身不由己,又秉着和和气气过日子的想法,王采玉每次都采取退让的态度,尽可能避免家庭矛盾。
不久后,王采玉生了个儿子,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,竺家人看到呱呱坠地的大胖小子,对她的态度也和缓了许多。
然而就在王采玉以为生活多了几分希望的时候,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了这个可怜女子的身上,数月后儿子突发急病,早早夭折。
竺家人悲伤至极,迁怒于王采玉,认为是她照顾不周,才导致了孩子的夭亡,其夫更是愤怒不已,此后常打骂王采玉,以泄心头不满。
王采玉痛失自己的小孩,又受此无妄之灾,一时间只觉人生灰暗无边。痛苦接踵而至,同年秋天,曹家田爆发霍乱,王采玉的丈夫染上了瘟疫,撒手人寰。
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,王采玉几近崩溃。邻居听闻其丧子丧夫,不但未生恻隐之心,反觉这个女子是“天煞孤星”,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孩子。
王采玉边处理丈夫的后事,边受乡里人的冷言冷语,万念俱灰,在办好丧事后就离开了竺家,回到母亲和弟弟们的身边。
王采玉的家附近有一尼姑庵,名为“金竹庵”,幼时她曾听信佛的母亲提及,但未作它想。
如今重回故乡,深觉人生在世如处荆棘之中,已体会到世间诸多痛苦的王采玉萌生了皈依佛门的念头。
回娘家几日后,王采玉的母亲听说金竹庵一位老尼姑圆寂,便带着女儿一同前往庵中帮着料理后事。
趁此机会,王采玉向母亲提出了削发为尼的想法,表示自己对俗世已无留恋,余生只愿吃斋念佛,无悲无喜。
母亲最初试图劝阻她,后来经不住女儿的一再请求,让她留在了金竹庵,但苦苦哀求王采玉不要剃去长发。
她希望王采玉几年后可以还俗再嫁,免得晚年孑然一身。
王采玉不愿再让母亲难过,便咽下了想要在青灯下度过一生的真实念头,没有削发,带发修行。
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,王采玉才种下了日后还俗再成家的因果。
堂兄为妹牵线搭桥,喜遇良人还俗再婚
在金竹庵王采玉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。
王采玉不愿再让母亲难过,便咽下了想要在青灯下度过一生的真实念头,没有削发,带发修行。
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,王采玉才种下了日后还俗再成家的因果。
堂兄为妹牵线搭桥,喜遇良人还俗再婚
在金竹庵王采玉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。
他称王采玉天庭饱满、五官端正,一看就是有福气之人,后半生必定会生下贵子,并劝王采玉早日还俗,不日定能嫁到好人家。
王采玉开始并未相信算命先生的话,回庵后依旧每日念诵功课。但数月后,良缘真的找上了她。
原来王采玉有一堂兄叫王贤东,常年在一位叫做蒋肇聪的富商名下的店铺做伙计,一来二去也就和蒋肇聪成了老相识。
蒋肇聪是溪口镇人,在当地十分有名,自幼聪明伶俐,二十岁出头就从父亲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,兼及钱庄。
在他的管理下,蒋家产业生意日隆,很快他就在溪口镇成为了十佳富户之一,溪口人都叫他“埠头黄鳝”——圆滑世故的老油条。
虽然在生意场上八面玲珑,但在自己的爱情上,蒋肇聪却十分专情,他早年和妻子孙氏成亲,此后便一心一意地经营二人的感情。
在蒋肇聪四十多岁时,孙氏去世,自此蒋肇聪就终日郁郁寡欢、茶饭不思。
因为和王贤东较为熟识,因此他常在王贤东面前倾诉自己的痛苦之情。
王贤东心疼自己的老东家,又想到自己的堂妹也有相似的经历,本着两人或许投缘的想法,他去庵中探望了王采玉,并询问王采玉是否要和蒋肇聪见一面。
最初王采玉兴趣缺缺,但她不想拂了堂兄的面子,便赴了这场约会。
而蒋肇聪一开始也并不抱太大希望,只是念及老伙计的旧情。
不过等真见了面,两人却一拍即合。
丧偶之痛让他们能够对彼此的孤苦感同身受,同时他们也被彼此身上的气质深深地吸引。
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如此,算命先生为王采玉做的预言似乎真的开始应验了,很快王采玉就和蒋肇聪共同投入了爱河。
虽大了王采玉22岁,但蒋肇聪为人风趣和善,又因为多年打拼事业练就了一颗成熟稳重的心灵,和他在一起时,王采玉感到十分踏实。
听说女儿遇到良人,王采玉的母亲也十分高兴。蒋肇聪年纪虽大,但是溪口镇有名的富商,女儿和他成婚后,一定能重新过上优渥的生活。
1886年王采玉还俗嫁入蒋家,两家共同举办了一场隆重且盛大的婚礼。
婚后蒋肇聪对自己的小妻子十分疼惜,王采玉终于体会到了婚姻中的幸福。
两人恩爱有加,不日便有了第一个孩子。
他们将婴儿起名为蒋瑞元,字介石,而当时的他们并未料想到,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怎样一番人物。
短暂幸福又遇变故,含辛茹苦育儿成才
1890年,也就是生下蒋介石的三年后,王采玉生下了长女蒋瑞莲。
随后她又分别生下了次女蒋瑞菊和次子蒋瑞青。
有了四个孩子,蒋肇聪尽享家庭的温暖与幸福,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十分宠爱。
自从嫁入蒋家,王采玉的手头便宽裕了起来,而因为先前已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,她渐渐攒下了不少积蓄。
孝顺的王采玉并未忘记自己的家人,她不时将自己的积蓄寄回给家里,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弟弟们,一时间,无论是自己的夫家还是娘家,王采玉都打理得十分妥帖。
或许是王采玉命里注定无法拥有圆满而长久的家庭,又或许是因为命运本就是一场无法逃脱的轮回,不幸再度缠上了王采玉。
八年后的1894年,对王采玉照顾有加的公公去世。一年后的夏天,溪口镇爆发瘟疫,似曾相识的场景让王采玉心头涌上不安。
而现实也的确印证了她的不安,蒋肇聪染上了瘟疫,尽管心头万般不舍,但最终仍是他的丈夫和孩子们而去。
王采玉悲痛欲绝,但家业的重担和抚育孩子的任务压在肩上,她不能倒下。这之后,王采玉边照顾孩子,边操持着家中的店铺生意。
为了生活,王采玉付出了自己的一切,但命运仍不肯放过她。
之后的四年内,次女瑞菊和次子瑞青相继夭折,王采玉哭告无门。
她每日每夜向菩萨祈求,希望菩萨能够保佑自己仅存的孩子,并希望自己能够育儿成器,长子蒋介石可以闯出一番大事业。
年少的蒋介石身体十分健康,但生性顽劣、总爱惹事,溪口镇的人都称其为“瑞元无赖”,王采玉十分头疼。
后来王采玉的娘家附近有先生设塾授课,她便把蒋介石送去了私塾,希望在环境改变后,他能在严师的管教下改变顽性、好好读书。
因为娘家有自己的母亲陪着蒋介石,可以照顾他的起居,同时又希望蒋介石可以开始试着远离自己独立生活,王采玉留在
结果佛经没念几日,私塾那边传来消息,称蒋介石四处宣扬要娶自己的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。
蒋介石已到了娶妻的年纪,他此刻生出成家的念头,王采玉倒也理解。
但若他口上说要和堂表妹结成亲事却又不付诸行动,免不了影响他和毛阿春的名誉,于是心急如焚的王采玉急忙赶去私塾了解情况。
王采玉的母亲为她接风洗尘,劝她冷静,还替她出了个主意,找媒人去毛阿春家提亲,生米煮成熟饭。
毛阿春的母亲叫蒋赛凤,是蒋肇聪的堂妹,素来瞧不起王采玉一家。
媒人前去她家,蒋赛凤听完了提亲的请求后愤怒不已。
不但一口回绝,还让媒人带话:“作孽的阿嫂,非但不好好管教自家顽劣的孩子,还要顺着他的心意来提亲,等将来他变成了败家子,哭都没地方哭。哪怕我有10个女儿,都不会把任何一个嫁给蒋介石,让他死心吧!”
媒人和王采玉一一复述,王采玉得知了蒋赛凤的想法,又羞又恼。她发狠说:“赛凤看不起我的儿子,我偏要挑个好媳妇。”
之后王采玉四处奔波,经过了一番比较,认为通家世交毛鼎和的二女儿毛福梅和蒋介石最为合适。
她舌灿莲花般地说服了毛鼎和,也征求了毛福梅和蒋介石的意见,在两人都同意后,1901年14岁的蒋介石和19岁的毛福梅成婚了。
王采玉对自己的儿媳妇十分温柔,还把她送到了县城的新女校就读,这样她既能学习自己热爱的知识,又便于她日后协助操持蒋介石的事业。
毛福梅
平淡的日子过了几年,在蒋介石19岁时,家中突然意外。
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,要求部分富人家庭分摊无主的赋税,以填补财政的大洞,蒋家也在负责摊派的家族之列。
官吏和部分富商看蒋家顶梁柱早逝,竟相互勾结,故意让王采玉母子摊派多半的赋税。
王采玉不甘受此屈辱,表示抗议,差役竟直接抓捕了蒋介石,勒令交纳后才释放。
蒋介石回到家中,王采玉抱着他痛哭,愤恨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劣迹。
而蒋介石也因此事而萌发了上进奋发之心,想要投身于国家事业,做真正有利于国家的事,同时为自己和母亲扬眉吐气。
当时许多有识之士掀起了反清革命运动的浪潮,蒋介石决心投身革命事业,剪去了代表封建思想的长辫,并决定出国留学。
他的许多亲朋好友纷纷劝阻,希望他能顾及主流世俗纲常,不要行叛逆不道之事。
尽管舍不得儿子,王采玉却十分支持蒋介石留学的决定,她认为蒋介石志在四方,胸中怀有远大理想,毅然为儿子捐资整装。
此后蒋介石按照当时的规定,先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,受了短期训练,而后留学日本,考入了振武学校。
不久后他加入了同盟会,开始为革命活动作准备。
1911年秋天,蒋介石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同回国,正式投身反清革命。
民国成立后,孙中山组织了反袁世凯的革命活动,蒋介石因为参与其中,成为了北洋政府通令缉捕的要犯之一,几次回到家乡躲避追捕。
内亲外戚避之不及,唯独王采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,不但不觉得苦,还一直安慰蒋介石,千方百计资助其远避和进行活动。
对于蒋介石的婚后生活,王采玉也十分上心。虽已结婚多年,但因为蒋介石先是留学海外,而后又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,他和妻子常常聚少离多。
王采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常常催促蒋介石和妻子共同生育孩子,延续后代。终于在1910年,蒋介石的妻子怀孕,生下了儿子蒋经国。
王采玉大喜,晚年得孙的她对蒋经国十分溺爱。而因为有母亲帮着照料孩子,蒋介石也得了更多的空闲,忙碌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。
王采玉操劳一生,蒋介石最终也不负她的期望,一点点成了气候。
但命运还是和王采玉开了最后一个玩笑,1921年6月14日上午7时,王采玉突发心脏病,骤然辞世,享年58岁,她没能等到蒋介石成为中华民国总统的那一天。
王采玉去世后,国民党的要员纷纷前来参加她的葬礼。孙中山亲撰祭文,还为她提写墓碑,刻上了“壶范足式”四字——女中模范,足为楷模。
在碑的两侧,则刻有蒋介石的自题楹联“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;愧为逆子终身痛恨靡涯”,落款是他的曾用名“不孝子周泰”。
王采玉的一生曲折无比,她有过幸福的童年,经历过不幸的婚姻,脱离过世俗的执念,和长自己多年的富商结为老夫少妻,又在后半生倾尽全力养育了未来的国民总统。
愿这位伟大的母亲,能够如她的心意,在往生受菩萨的庇佑,拥有真正的极乐。
-
点赞
(7) -
喜欢
(6) -
玫瑰
(6) -
笑脸
(8)
-
产品不错
(7) -
款式新颖
(7) -
价格合理
(7) -
交货及时
(7) -
讲究信用
(7) -
服务周到
(8) -
待人和气
(8) -
交通方便
(7)
1、本网展示的内容见“信息来源”,其真实性请网友自主核实,对不正常要求预付定金、中介费或其他费用等的,都可能是欺诈信息,请务必谨慎,以防上当受骗!
2、以上展示的信息由网友发布提供,如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,或者有冒犯肖像及不良信息的请立即致电客服删除!客服电话:0575-85672028,手机/微信:15313206870,并立即发邮件至523138820@qq.com、301053658@qq.com。
相关资讯
- 4位亲华的美国总统,1位助力中国入五常,1位更改世界格局
- 民间故事:男子雨天借宿,见寡妇的鞋上绣字,他捅破屋顶逃过一劫
- 许世友部下高层军官众多,7位上将、36位中将、65位少将
- 1791年大年三十晚上,81岁的乾隆皇帝晚上睡觉的时候,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,太监劝乾隆选个年轻漂亮的妃子。谁知,乾隆大怒。太监心想:“78岁的老人能做什么,难道皇帝的兴趣变了?”
- 1979年,一名八旬老人写信给叶剑英:我才是西安事变捉蒋介石的人
- 他是天津首任市长,特殊时期曾为刘青山求情,儿子如今官至正国级
- 1963年,开国中将路过南京军区,许世友得知后大怒:没把我放眼里
- ?1950年,39岁的钱学森带着妻儿准备回国。当他上美国港口时,却被美国扣押下了。美方把他监禁在特米那岛上,拘留了14天,直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1.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,才释放了他。
- 他当过2省省委书记,手下2人成元帅,儿子后成总理,孙子是正部级
- 想来谁有毛主席难?看到下面这段话后,让人瞬间泪目!毛主席曾这样说道:“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,没有纸、没有油、没有鞋袜,在冬天没有被子盖……延安真是困难极了。”
- 华国锋退休后,一高官来他家后就报官职,华国锋摆手说了7字
- 1996年,刘源和李讷在三峡见面,刘源激动地说:姐姐,我都想您了